希臘的流浪貓





家,是愛的起源,但往往也是讓人受傷最深的的地方………





人一出生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的他,往往只能將判斷自己的標準放在爸媽的眼中,

這張白紙的價值,全看父母如何彩繪他。





然而,人的愛,永遠是不夠完整而有缺陷的,

即使偉大如母親,常常給孩子的愛,免不了含著一點點的私慾和條件,

同樣是自己的孩子,也無法避免的帶著些許偏愛,造成傷害………





我以前有個朋友,台大畢業,雙碩士,正在倫敦念博士,非常聰明優秀。

他在我眼中是對人有很深的同理、關心與愛的人,就某方面而言,他心裡纖細敏銳的程度,甚至比一個女性更甚。

可是,即使他這麼優秀,他卻非常內向,甚至無法在人多的地方開口說話,

因為,他心底有一個很深的卑劣感,是那種比別人差的感覺,超越不了人的痛苦,

而讓他覺得永遠比不上的對象,則永遠是女人。



女人,在他眼中,是可愛又可怕,可親可敬又可惡的對象。



他告訴我,他有四個姐姐,而他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所以他從小最受爸媽寵愛,

他媽媽永遠給他額外的照顧和愛,總會偷塞比姐姐多一份的零用錢到他口袋,

也會偷帶他去巷口吃豆花,不讓他的姊姊們知道。

特別是他爸爸嚴重的重男輕女,覺得他四個姊姊在家中,就像太多餘的小孩,浪費米糧似的,

也或許就是如此,他四個姊姊從小就非常努力念書,

她們,不過就只是期待爸爸媽媽在她們拿回獎狀時,能微微的一笑、給個讚許的眼光,

渴望的,就是那個片刻,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因此而有的自我價值感而已。

到現在,她們真的一個比一個更加有才幹和成就,甚至遠遠超過我這朋友。

我這個朋友,雖然一直有得到很多的母愛,

但卻仍走不出「無法超越任何女人」的陰霾,讓他覺得自己充滿缺陷。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一位教授的故事,

他也十分優秀,從小就要求自己做的比別人好,好勝心讓他永遠是第一名,





他一樣對女人有複雜的情結,可是不同上一個故事的是,

他心底有個痛---------他覺得沒有人會真的愛他....



他渴望被愛,卻用最受傷的方式表達這個想望:

他武裝自己成為一個專業可敬的教授,沒有人能駁倒他,不能顯出半點軟弱,他要很強壯!



這個教授有三兄弟,他母親是個極其嚴厲的人,為他們奉獻付出很多,

相對的,她也要求很高,對他們都有很深的期待,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她很偏愛老大,或許是老大特別乖巧聽話吧,

甚至在餐桌上會只夾好菜給老大吃,忽略她另兩個孩子的感受。

那個教授小時候心裡深深相信:「我是個壞孩子,所以媽媽不愛我!」

從此,他非常努力的要做個好孩子,他要考第一名,他要媽媽多愛她一點點…….



可是最後他失望了,他終於了悟,媽媽的偏愛是不可能改變的,

於是他心底開始恨,充滿對人,對世界的憤怒,

即使他很優秀,也無法改變這種所謂的「命運」。







其實會寫這篇文章,實在是最近觀察到一些事情的感受,

也深覺得悲哀--------

看到一個提供人養份和愛生長的家,卻也同樣是造成人心裏最深傷害的地方。





我彷彿看見那個在黑暗裡的小孩,揮手吶喊,無助的哭著:「爸爸,你為什麼不愛我??」



「即使我這麼努力,還是一樣的嗎?我在你心裏,永遠是個不能讓你驕傲的討厭孩子嗎?」







偏愛,我相信很多時候都是父母無意的,不小心造成的傷害,常是不能避免的,

傷害,雖然造成,但希望成熟後的自己,也能跨過這個障礙,

不再成為自己的捆綁,能有所成長超越,對自己的感受與生命負責。












後記:

上面這兩個故事的主角,都信了主,也正在神給的無條件愛海中,慢慢療瘉中。












補充:

寫這篇文章,並沒有一點責怪辛苦養育子女,不計一切犧牲自己的父母們,

我相信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一樣的,

可是他們也有自己的軟弱,或許也曾被他們的父母傷害過,

責怪父母並不是我要強調的,認識自己曾受的傷和負面的影響,

如果可以藉此走出來,並藉由這歷程而更加體會人的悲傷,對人的同情,

最後能夠愛人,愛自己才是我想強調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mal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