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己是個默默無名的小人物,本來在無名的部落格都可以隨意抒發心情,

於是在這裡一直都認識好多好好的朋友,彼此了解也都好有熟悉的感覺,

就實在像真的好朋友一樣。

也因為自己相當悶,所以常常在這裡吐苦水,這裡實在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抒發出口。



可是自從我在中時部落格發表文章後,就真的複雜多了,

說話一個不小心就得罪人,不再能單純的說些自己想說的心情。

而且攻擊的人就像咬定你一樣,改名換姓再來。

人在暗處,我在明處,實在只好神經大條一點。

不要想太多。





被批評還要被要求要有風度,而且還不能刪!

我是情緒化的沒錯,我本來就是有血肉的人,跟許多人都一樣。



只是我的日記攤在這裡供大家看,就要像個政治人物一樣忍受批評嗎?





總之,我在這裡實在不太能像以前一樣隨心所欲的說話了。







關於前兩篇無病呻吟的文章我就刪除了,

「自曝短處和弱點」的文章,其實我已經愈來愈沒勇氣留在版面了!

還是寫些中性的東西,





對於大家給我鼓勵的留言我實在真的好感謝,

我會再分別到您家回留言給您,如果您是沒有部落格的留言,

我會一起回在這篇裡。





以下有些關於部落格禮節的文章請大家看看,

這兩篇很有理,說的很好,實在說出我的想法!

寫的真是一針見血!













以下這篇為林意玲寫於

台灣醒報



格主按:



中時部落格總編輯郭至楨前些天在約部落格主下午茶時跟大家說,

寫部落格的人就像是躺在那裡、被每一個過路的人大體解剖。



換句話說,人在暗處,你在明處,只好神經大條一點。

他見怪不怪的安慰我說,面對無情的人身攻擊,對方既然不是真名真姓(有的連信箱也是假的),

你刪掉就好,不用費心處理吧!

常在中時部落格遊逛的fair老大哥,同情我這格裡的「新鳥」,

被幾位「針對性」的留言,弄得心神不寧、一夕數驚,甚至想停止再「拋頭露面」了。

他特別好心的寫了一篇「部落格的禮節」(On Blogging manner)寄給我,

感嘆一些部落格內的風波。他說,由於他沒有中文鍵盤,請我可以翻議成中文刊登,與大家共勉。

我就在此翻譯刊登,與眾格主一起感受fair的美意,也與所有來訪部落格的讀者們共勉。

希望能有許多像fair這樣的讀友,給每位格主打氣,也一同來維持中時部落格的禮節,

與優雅文明的互動吧。





部落格的禮節 by fair



每當我逛部落格時,總是會讓我想起我的另一個消遣:參加美國的「開放家庭」(visiting "Open House")。在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常會在週末或週日,安排一間房子辦「開放家庭」招待會(Open House)來促銷房地產。經紀人通常會事先會跟屋主說好,把屋子打理好並外出一天。



美國人喜歡展示他們的房子,特別是中高階級的家庭,認為能公開展示他們高雅的家具、

美麗的院子是件值得傲人的事。於是去「開放家庭」看房子成了許多人的消遣。

訪客通常都會正式穿著,像是參加嘉年華會一般,顯示對屋主的尊敬,有時參觀過後,還會留下一張謝條。



在我的想法裡,做一個部落客也應該要具備相同的禮貌與尊重,就像參加「開放家庭」一樣。

部落格主向大眾敞開他們的心思,這和他的住家是同等的私密。因而在參訪時,

無論你喜不喜歡他的家,至少造訪的時候要帶著禮貌與尊重。

你寫下正面的讚美、觀感,或是不同的看法都很好,可以表示你「到此一遊」。

但你若在人家的部落格領地上倒垃圾言論、甚至以負面的話針對格主做人身攻擊,就顯得你不夠風度了。



在現實世界中,你並不會在看別人的房子時,任意破壞家具、隨地吐痰,或是亂丟垃圾;

可是為什麼你卻在網路上濫用你的自由、顯露你的本相,把你內在的不滿,

發洩在一個你素昧平生的人身上?著實令人費解。

(譯註:雖然你是匿名,在後台還是可以看到你的IP的)



網路的部落格是一個免費的言論表達與人際溝通的平台。

(感謝這些優質的格主在沒有稿費的情形下用心寫作,與我們共享他的心情)

我非常希望大家都能使用並享受這個網路環境。



我很不樂見哪天部落格受到法令的監管、使得網路空間也層層設限,

以至於玩部落格變得一點樂趣跟自由都沒有了。









另一篇是 曾維瑜 在

從前啊從前

所寫的





躲在暱稱後面批評人



你不覺得很奇怪嗎?我們怎麼會運作出一個模式,

是讓在網路上寫東西的人附上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

而讓批評的人用那種可以在一分鐘之內換無數次的無意義的暱稱來發言?



附上自己身份證上的名字,當然不是被迫的,

但也沒什麼見不得人,因為寫的是自己真心相信的事情,

也不是寫來沽名釣譽的,有什麼不能讓人知道?



從1999年開始發行個人電子報到現在,我也不知道被批評過多少次了,但事實是這樣的:



躲在暱稱後面批評人的人,很少是認真看過、看完你寫的東西的,



躲在暱稱後面批評人的人,很少是努力想要去看懂你的觀點的,



躲在暱稱後面批評人的人,通常口吻都帶著酸味(真不知道是為什麼),



這些人很少能夠清楚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往往只是把你這個人胡亂罵一頓而已,



注意喔,他甚至不是想談你的觀點,他只是想羞辱你這個人本身而已。



最有趣的是,躲在暱稱後面批評人的人,這個舉動於他,其實沒有太大意義,

他可能也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暱稱對什麼人,說了什麼話。



趙老大在2006年的中時部落格作者聚會上,

稱這樣的行為是「有人到你家門口來拉了一泡屎」,

我也許不會這樣說,但我覺得趙老大很顯然知道我的感覺。



我曾經在我的老師陳順孝的部落格上,看到他長篇大論地、

一個字一個字一行一行地,對那些用躲在暱稱後面胡亂批評他的人回應,

苦口婆心再三去陳述他的觀點,老師不是想說服那些人,

老師只是想向那些沒看清楚就亂批評一通的人,說清楚自己的想法。



對著電腦螢幕,我好像可以看見老師眼鏡後面認真的神情,以及沿著臉頰流下來的汗水。



我很難忘記部落格上密密麻麻的老師的回應,因為那也曾經是我認真的表情,

即使沒有汗水,也有數個鐘頭無法停歇、鍵盤上的振筆疾書。



但多年後的現在,很多東西我都選擇直接刪除了,

再一次套用趙老大的說法:

「你到我門口拉了一泡屎,人走了,我連把這泡屎清走的權利都沒有嗎?」









加入書籤:



MyShare




HemiDemi




Del.icio.us




furl




Google Bookmarks




Yahoo! My Web




 




 











Counter Stats

gold coast study

gold coast study Counte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malbear 的頭像
    smalbear

    小熊與廚房的非常關係

    smal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9) 人氣()